4月15日,由我院品资所牵头完成的三项科技成果“热区柱花草生产系统中的土壤酸化及其修复措施研究”、“红掌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海南农用地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研究”通过了海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会议鉴定。郭安平副院长、刘国道副院长等出席了鉴定会。
“热区柱花草生产系统中的土壤酸化及其修复措施研究”项目发现了柱花草种子及鲜草生产模式下的土壤酸化及养分耗竭原因;首次进行柱花草生产中土壤酸化风险预测研究,绘制了柱花草生产中土壤酸化进化图;首次在多个国家的热区进行不同土壤改良剂修复酸性土壤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筛选出5个能在低磷环境中促进固氮的根瘤菌株,其中3个已获国家发明专利。
“红掌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共制定农业行业标准2个,建成红掌种质资源图文数据信息库1个,出版著作2部,编制栽培技术手册1部,获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12篇。该项目建立种质圃10亩,保存资源348份,获得育种中间材料1500多份,筛选出适合海南及其他热区种植的优良品种5个,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8个;首次研发出抑制“绿耳”的营养调控技术;研发出红掌细菌性疫病、竽花叶病毒的快速、灵敏、准确的诊断检测技术和经济、高效、可循环的栽培基质;创建了经济、实用、高产、利于病虫害防控的泡沫栽培槽种植模式;集成了一套针对海南种植红掌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配套技术,建成红掌种苗繁育和生产示范基地30亩,辐射推广种植面积330亩,为我国红掌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国际竞争力。
“海南农用地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研究”项目建立了基于1:20万数字化地形图的海南农用地的PbHgCdCrAr五种重金属含量数据库;建立了基于土壤污染变化规律和形成机制的海南农用地重金属污染预警预报系统框架,并确定了预警阈值;首次发现剑麻、水蓼对Pb、Mn污染的高效修复作用,研究成果在海南部分市县推广3650公顷,累积新增产值922万元。
鉴定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