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党支部】我被感动着——《所志》采访纪实

  作者: 管理员   来源: 科研第五党支部 李莉萍  日期: 2017-01-10   点击:        打印  ] 我要分享

 

编写《品资所所志》是我所2016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建所以来第一次编写所志。所领导和广大职工都非常重视此次所志的编写工作,经所务会研究讨论,成立了专门的《品资所所志》编写小组,我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我的工作主要是代表我所职代会慰问离退休老同志,同时协助所志编写负责人黄少华老师做好对离退休老同志的采访,协助所志的统稿和审稿等工作。

   所志编写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采访我所的离退休老同志,采访任务由黄少华老师和我来负责。由于老同志们退休后分散定居在不同的城市,所以针对采访工作日程我们做了合理安排,并且做足了准备工作,201683日,我和黄少华老师踏上了所志采访的行程。2016816日,采访工作圆满结束。历时半个月,收获满满,意义非凡。

   半个月时间,共慰问和采访了15位离退休老同志。有的精神抖擞,有的疾病缠身,有的棋琴书画,有的为儿女之事操碎了心。但有个共同之处,就是他们把我和黄老师当自己家人一样的招待,让我们感觉真真切切的亲近。黄老师跟他们可以说是老朋友了,见面就寒暄不已。但是他们并没有忽视我这个晚辈的存在,更加对我亲近呢!虽然我是第一次跟老同志们见面,但我好像并没有生疏之感,反而更加亲切,我想我是被他们的淳朴和真诚感化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每每完成一次采访,我都会被他们的经历和故事深深打动,被他们身上特有的精神久久吸引,我觉得自己好幸运,有机会聆听前辈们亲口讲述自己创业的经历和对品资所那份沉甸甸的情感。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一般,看到了品资所的前世和今生。在这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居住在湛江干休所的王世敏老人。老人年近80岁,1959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园艺学系,1963年调入华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热作系引种组工作。1997年退休后定居在湛江干休所。王世敏老人在品资所期间做了很多突出的科研工作,其中包括丁香、豆蔻、益智、胖大海和印度紫檀研究。其中“爪哇白豆蔻引种试种项目”获得成功,1984年获得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四等奖”(证书号:热研科奖证字第106号)。“橡胶林间作益智项目”成功,被当时的电视频道“黄金时代”报道。“胖大海在海南引种试种”的文章发表在中央刊物上。老人获得的荣誉证书和获奖证书足以让我们年轻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我在翻拍老人的旧照片时发现,有两个相册是专门用来记录当时老人开展科研工作的图像资料的,在每个相片的旁边都整齐地记录着很多文字内容,是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张照片所反映的科研进展的,从隽永的字里行间无形地反映了王世敏老人对科研工作的认真负责的态度,看到了一个农业科研工作者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虽然年近80岁,但是王世敏老人思维敏捷,记忆清晰,说话铿锵有力,举手投足之间流露着80岁老人少有的干脆利落,眉宇之间洋溢着对同事和品资所无限的情感。老伴已经去世了,由自己的亲生女儿陪伴着,女儿也于前几年离婚了,也没有生儿育女,唯独两个女人相依为命,生活好像与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老人是坚强和乐观的,从头到尾没有听到王世敏老人对生活的一点怨言,我好像能感觉到老人内心的强大。对王世敏老人的整个采访进行了一天,中午本来想让老人休息休息,下午再接着采访,但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老人早已经吩咐女儿给我们做了午饭,并且是专门包了饺子,老人听黄老师说我是山西人,怕我吃不惯广东菜,所以特意为我包了饺子,我的内心是无比的感动。吃过午饭后,老人并没有困意,黄老师继续跟老人回忆着。我跟老人的女儿也闲聊着,问道今后的打算,她浅浅笑着说:“没事,我妈说了,她争取好好活着,再陪我10年”!听了这话,我一下子懂了,老人现在这样的状态和精神,是让我无比敬佩和崇敬的!我被感动了,真的,我将一直被感动着!我为品资所有这样的革命老前辈而自豪着,为品资所有这样的坚强女性而骄傲着,为品资所有这样的榜样而激励着┅┅

   采访虽然结束了,《品资所所志》的编写工作仍在继续着,我想我们品资所人有理由把所志编写的最完美,有责任把所志编写的最真实,有榜样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勇敢前行。品资所——您的名字将更加响亮,您的方向将永远在前方!

 

(“第五党支部”有奖征文,优秀奖作品)

 
Baidu
map